第(2/3)页 傻笑着去剪了时髦的发型 总之,在他的美好期盼下,1969年的七月2号,他来到了巴恩斯特布尔县所辖的特鲁洛镇。 在辛普尔街18号,安顿下来。 露丝伯格会在晚些时候直接从纽黑文过来。 爱德华甚至觉得是不是要把自己脱光光,然后用最昂贵的红色绸带在自己身上打个漂亮的蝴蝶结…… 等到露丝伯格开门后,自己忽然跳出来大喊一声“塞啪卵撕!” 显然是非常情趣的,但考虑到茱蒂丝在场…… 万一被过路邻居看到的话,只怕会当场报警。 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完毕后,他决定去周围逛逛提前熟悉一下环境。 饶是作为穿越者,可果体海滩倒真的是第一次接触。 想想看,这儿的果体海滩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说起来这个清教徒建立的国家内部倒也真是非常的多样性。 而且在出发前恶补的资料上来看,这地方海滩风光应该相当不错。 这里是中产阶级的聚集地,并且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从纽约飞过来感受当地这份民俗。 应该……嗯,他琢磨着……挺养眼的吧。 他倒是想去机场接露丝伯格来献殷勤,但这儿距离最近的机场开车都得两个小时以上,一来一回四个多钟头,露丝伯格早就吃定这条舔狗会为了达到自己某种不可告人的想法而来摇着尾巴接机。 在临行前特别关照他,到了之后就在海滩边走走,自己带着茱蒂丝坐专门的机场大巴,并不费力,并且暗示道,学生要听话,这样老师才开心…… 这很有情趣了…… 带上门,爱德华走在沙滩上。 辛普尔街靠海,出门走几步就是一大片洁白的沙滩并且向内陆延绵起伏,这是特鲁洛镇最出名的“大沙丘”。 高度达150英尺,颇为壮观。 沙丘的背面几乎是垂直下降形成一片小小的谷地,这被称为“灌木谷”。 这里风光优美,海浪,沙滩,沙丘,灌木,山谷溶为一体,相互映衬,形成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动人景色。 大概是受自然美景的召唤,这才有了这片非正式的但持续了七八十年的果体海滩。 特鲁罗镇的居民都是日光浴爱好者,之后口口相传,中产阶级纷纷在这儿购置度假别墅,或者干脆在旅游季租上一幢。 特鲁罗镇依然保持着镀金时代前的米国民风,大家自觉又默契的维护这里的果体礼仪。 爱德华一路漫步,发现沙滩上,沙丘顶,以及灌木谷中都有光着晒太阳。 但彼此间隔距离挺远,并且大家都不会去刻意注视别人的果体,充其量相互点个头,然后挪开视线。 这让他觉得非常好奇,穿衣服与不穿衣服在这里竟然没有丝毫的差别。 一想到自己将和露丝伯格一块儿光着散步,小爱同学顿时惊醒起来! 这!! 很容易出丑啊? 当然,说起来也没啥,毕竟男欢女爱是正常,露丝伯格对自己也表现出了足够的接纳…… 可是,硬挺着在沙滩上散步,这不是遛鸟么? 再有,还得晒日光浴啊,那该用什么姿势躺着? 仰面朝天? 这是给自己立纪念碑呢? 俯卧朝下? 穿越过来后就是为了肏地球? 侧着倒是可以。 但正面对着露丝伯格,好像更加不雅观。 要是背对她呢? 旖旎的风光看不到了……而且菊花对着别人……一来有点不礼貌,二来,有种不安心的感觉…… 总之,越是闲逛就是越是看到更多白花花的躯体,他就觉得也是心塞。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儿的情况好像还有点变化。 按照之前从旅行手册上恶补的资料来看,这里的果体海滩历史悠久,但并不知名。 用前世的话来说属于小众旅行地点。 这和科德角的地形有关,从地图上看,科德角的形状和意大利的国土形状非常类似,都像是一只伸到海里的靴子。 差别在于,意大利是几乎垂直的进入地中海,靴子尖冲左,科德角是横着插入大西洋的,鞋尖冲上。 1914年开了靴筒上条运河,直接连通了上访的科德角湾和下方的巴泽滋湾,所以科德角实际上成了个岛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