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魏征-《最终武道》
第(2/3)页
如此,时间持续了一个月,
……
夕阳下,大船缓缓泊往码头。魏征一言不发,登岸入了码头区。
在外人看来,魏征此时三十多岁,举动之间,就自有一种气度,显是武功有着相当的功底,行走之间,青衣飘飘,甚有几分仙风道骨。
魏征沿街不徐不疾的走着,准备观察着整个襄阳郡的情况。
魏征既然不远万里的来到襄阳,心中有了几分投效的心思,但刘若水若真的是那种付不起的阿斗,他也不可能会有留在襄阳的心思。
毕竟,良禽终究会择良木而栖。
沿途看过,交了路钱,到了城门口,魏征交了一文钱,入得了城中,到了城中,到底不一样了,千年古城长街老,小楼处处,人来人往,显是恢复了热闹,或许有几个衙役在街道上走过,魏征眼见如此,不由叹息——民治如此,已经足够了。
刘若水统治襄阳不过数月的功夫,除非他是神明降世,或者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金手指。否则襄阳城内不会有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新的气象,和钱独关统治时期相比,只是更加平稳了一些。
其实,对于襄阳城内的状况,刘若水并非十分满意。若非条件不许,刘若水早就实行新政了。
毕竟,欲速则不达。刘若水若是在根基未稳的时候就实行什么新政,那就和找死无二了。
远的不说,隋炀帝杨广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若论个人能力,杨广其实还要胜过李世民一筹,他军略上,年20岁时,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一举突破长江天堑,哪怕陈朝再**大意,也是超然不凡。
在阴谋上,此人能够杀兄『逼』父,以晋王之身,夺取帝位,当然也是世上第一等的好手。
从时间意义的战略眼光上看,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实是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大事,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真正使南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联成一体,使之气数相连,连接南北两个文明,并成一体,在当代也使统治真正延伸到南方。
可以说,中国有此运河才是大一统的中国,这种功绩,恐怕只有秦始皇开二千年之帝制可相比。
在天下格局上,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免去后患三征高丽,都是英明神武之举。
事实上,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多政策都是照搬隋制,他做出的功绩大多都是隋炀帝曾经做过的。
但最终,隋炀帝成为了有名的暴君,而李世民成了千古一帝。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杨广实在太着急了,他将恨不得将所有的大事都在一年做完。
但是,过犹不及,隋朝的国力虽强,但也经不住那样的挥霍。结果,隋炀帝一生的功绩都成了李世民的嫁衣。
这个道理,刘若水知道,魏征知道,其实杨广也知道。
可惜的是,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杨广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比走钢丝还要危险,但他太自信了,自信自己是千古一帝,战无不胜,区区一个高丽,可以轻松地一战而下。
可惜的是,因为是世家门阀拖后腿的缘故,一征高丽失败了,二征高丽失败了,三证高丽依旧没有陈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