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和我们期盼的光明不同,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手心手背肉不同;虽说都饿过肚子,但对挨饿的感受也绝对不同,看得见的光明不算光明,要得到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刘春听后不说话了,赵悦将手中装有支票的信封放在桌子上,但内心却被那沉得像巨石一样的款额重压着。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听莫伟说要将手中巨款投出时,赵悦便产生了不尽想法,或者叫妄想,因为她不知道莫伟将会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投出巨款,万一莫伟坚持亲自投出该怎么办,赵悦为此曾好几次想说服刘春,到时代莫伟投款却又不敢,所谓不敢不是说赵悦怕刘春,而是担心不会说谎的刘春,会无意间向莫伟说出“代投”是自己的主意而令莫伟生疑,所以赵悦只能在不甘的急躁中死等着,克制着因内心急躁与狂妄带来的折磨,顺着莫伟曾经表述过的思路,自以为是的捕捉目标。 目标一:乡小学校长陈大华。 陈大华年过半百,有近三十年教学史,家有不错的私人养鸡场及规模较大的鱼塘。 长时间来,因陈大华将相当一部份富裕钱款投给了读书难的学生,使其成了在当地小有口碑的“陈善人”,原本在本职工作上很有成绩的陈大华,曾数次婉拒上级调往区中心校任校长而留任乡小学。赵悦过去也曾听说过有关“陈善人”的一些故事,但那时多半不相信,因为自己就从没得到过谁的善顾,特别当赵悦出外经历苦难回来后就更不相信了,甚至认为善的背后多半藏恶,不然就没“假善人”、“假仁义”的说法了,但经赵悦很长一段时间对陈大华的观察,并将所有听到的和见到的作了认真对比后,她最终相信了,相信陈大华是个一心一意将自己留在基层干实事的好人,故赵悦认为陈大华不该是自己的夺款目标。 目标二:乡敬老院院长刘中忠。 人到中年的刘中忠自小是孤儿,但此人却在藠头乡乡民口中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刘中忠十三岁外出某生,十五年后腰缠万贯回来了,不久便在乡街上办起了从所未有的孤寡老人敬老院,乡、区、县三级政府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与支持,对此,有关刘中忠的“神秘传闻”也在乡街传开了—— “刘孤儿了不得,忠厚老实,十五年大苦十五年大发。” “就是嘛,全靠事前得来个好名字,存留有中,忠心必发,从此苦尽甘来。” “可不是的,刘孤儿外出遇贵人了,据说有贵人跟他讲‘要想过得好,终身须护老’,他现在有钱养老爹老妈了。” …… 第(3/3)页